心得体会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5篇

时间:2024-02-23 08:25:28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5篇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工作总结例文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作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本人坚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依法治市工作要求,私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履行工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强化队伍管理,努力提升自然资源规划系统法治水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的文章5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篇1

  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20-年全省法治 政府建设工作计划》要求,现制定20-年全乡法治政府建设 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积极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 "一枚印章管审批”。加快推进“三多四联”,推广“模拟审 批",实行投资项目“网上登记备案”,减少审批前置程序。 建立依据权责清单追责机制,开展绩效评价,实现审批服务

  全过程留痕,可追溯、可评价、可追责。建设覆盖全乡的信 用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收集、存储和应用,并 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有效衔接,充 分发挥信用监管在综合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

  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建立和落

  实市、区两级“两单两库一表格、平台加细则”的“双随机 一公开"‘抽查机制。依法保护各类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 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 伪劣商品的行为。制定《社会法人、自然人联合信用奖惩办 法》,建立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健全公 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 惩戒机制。重点打击经济领域失信行为,建立健全重点领域 失信分类管理、“红黑名单”公示等信用管理制度。培育和 增强企业法治理念,发挥企业在法治市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不断健全企业合规运营管理体系。

  3、加快实施政社分开,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

  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 数达到14个。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 织,培育发展公共法律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标 准和质量评价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健全登记审查、年度检 查、等级评估、信息公开等制度。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社群 健康发展,加强监督管理。

  4、 建立完善全乡“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管理体系, 对接国家和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标准,建设全乡统一的 政务服务门户、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区、 镇街政务服务事项一网运行,推进网上协同办理、全程通办、 全程监督、全程考评。依托政务服务系统,完善中介机构库, 建立中介机构信用档案。推广项目“代办审批”,加强代办 队伍建设,形成“二级机构、三级功能”的代办服务网络。

  5、 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实行资源有偿使 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 权、水权交易试点。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6、 完善规章制定程序,健全立项、起草、论证、协调、 审议机制,推进政府立法精细化。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 制度,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充分论证立法项目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由政府立法工作人员、富有经验的 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起草机制。健全政 府立法听证公众意见釆纳情况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立法 联系点的作用,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动态调整机制和立法协 助机制,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立法起草和审核。

  7、 加强法规规章实施工作,实施部门应通过具体问题 适用解答等方式,加强法规规章的宣传,推动法规规章有效 实施。建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新实施法规规章满

  1年,实施部门应向政府报告法规规章实施情况。落实市政 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

  8、 建立健全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机制,根 据上位法制定、修改、废止情况,对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 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应的规章和规范性文 件进行定期清理。年底前完成对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 理工作,清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9、 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 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 程序的刚性约束。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年底前 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 提出、确定、调整、公布、备案等环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 出台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出台后向上一级政府报备。 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政协意见制度,听取政协意见制 度化、常态化。完善决策公开制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 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全部公开,并为公众查阅提供服务。 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舆情反映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 记录和立卷归档制度。

  10、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 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与利害关系人进行 充分沟通,并注重听取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

  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意见。加强公众参与平台建设,全面 实施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 安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 民意调查制度。健全并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实 现听证规范化。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组 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 险评估机制,对重大行政决策草案进行社会稳定、环境和经 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 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集体 讨论决定程序制度,对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进行如实记录、 完整存档。

  11、 建立健全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 律师参加的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制度, 建立完善政府法律专家智库,全面提高政府法律顾问服务质 量。市、区两级政府及其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镇 街根据需要形成多种形式的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方式。加强行 政机关合同管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行政机关合同审查中 的作用。

  12、 制定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决策机 关应当跟踪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后 评估。根据国家制度安排,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 及责任倒查机制。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3、 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文化 等领域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健全行政 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案件移 送标准、程序和证据规则,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 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实现与省“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数 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全面落实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行政执 法争议协调、联合执法等行政执法工作制度,规范行政执法 行为。逐步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 序,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 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 制审核制度,从事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审核工作人员,按照国 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规定,依法取得职业资格。

  14、 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 "谁产生、谁公示、谁负责”的原则,行政执法部门按规定

  公开职责职权、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执法结果 和救济途径。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等载体,按 照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要求,有条件的区和部门建立统一的 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做好与本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平台、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等的 衔接融合工作,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 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

  15、 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根据法律依据和机构设置变化情况,适时动态调整行政执法 主体,依法规范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符合委托执 法条件和程序的,履行备案手续。推行行政执法人员平时考 核制度,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 员职务级别调整、交流轮岗、教育培训、奖励惩戒的重要依 据。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重点 在公安、城市管理等现有执法辅助人员较多的部门开展清理 规范工作,明确其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利义 务、聘用条件和程序、承担责任等。

  16、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公众参与评价行政 执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的作用,根据 需要选择一些企业、镇街和村(社区)作为行政执法监督基 层联系点。组织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行政执法案卷抽查和全乡 行政执法案巻评查活动。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 度,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和地 方保护主义,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惩治执法 腐败现象。

  五、强化权力制约监督

  17、 完善立体化监督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政府及其部门切实履行党组(党委)的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 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 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 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接受询问和质询制度、报备规章和规 范性文件制度,报备率达100%o认真研究处理人大及其常委 会组成人员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及时研究办理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知情明政机制,政府相 关部门向政协定期通报有关情况,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便利、 创造条件。政府及其部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 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真落实市政府行政机关负 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规定。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对在履 行职责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18、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违法违纪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 度,畅通举报箱、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方便群 众投诉举报、反映问题,依法及时调查处理违法行政行为。 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监督作用,加强与互联网 新兴媒体的互动,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全网络 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

  19、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依申请公开机制,明确办

  理流程,规范受理、交办、承办和答复有关环节,提高答复 质量。加强不同平台和渠道发布信息的衔接协调,确保公开 内容准确、一致。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内容、流程、平台、时 限等相关标准,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健全政 务公开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政务公开监督体系。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20、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依法治理、综治协调, 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矛 盾纠纷化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 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 济救助机制,引导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 维护权益、解决纠纷。依法加强对影响或危害生态环境、食 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重点问 题的治理。

  21、 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 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健全行政调 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建立健 全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 政调解工作体制。完善行政调解机制,规范行政调解程序, 提升行政调解效力。完善仲裁制度,加强仲裁规范化、标准 化建设,建立完善、科学的仲裁保障和监督体制,保障仲裁 依法独立进行,公平合理解决纠纷。拓宽仲裁服务领域,发 展金融仲裁、知识产权仲裁、涉港澳台和国际商事仲裁等业 务,推进区域仲裁中心建设。

  22、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行政复议的立案、受理、 审理制度,加大公开听证审理力度,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参

  加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制度,完善部门行政复议重大案件集体 讨论决定制度和行政复议调解制度,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开 展镇街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规范化建设活动。推进行政复议 规范化建设,实现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省级合格单位达标率 100%o加强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岗位培训、考核评议工 作。建立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加大行政复议工作监督考核力度。

  23、 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全面建 立网上受理信访平台,推行信访办理流程、办理结果网上实 时查询、跟踪、督办、评价。健全完善诉访分离制度,完善 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七、全面落实组织保障措施

  24、 各级政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谋划和落实好法治政 府建设的各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 问题,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各级政 府及其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 度重点工作,带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各 级政府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上一年度 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政府部门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 部门报告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25、 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 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完善 考核评价制度和依法行政激励机制,加强依法行政、法治政 府建设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 推动作用。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推进 工作专项督查。

  26、 加强政府及其部门法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与新 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和架构,充分发挥 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建 立符合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落实法制机 构人员培训考试制度。推动政府法制干部根据国家要求取得 公职律师身份。采取内部调剂、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加强 区等基层法制机构建设,使人员配备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匹 配。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 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

  27、 坚持从法治政府建设实际出发,围绕法治政府建设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事关法治政府建设全局性、战略性、 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 考。出台市级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和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发 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法治政府建设宣传力度, 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 与法治政府建设的良好氛围。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我镇各项事业法 治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我镇建设进程,根据全国普法办《关 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 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 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积极推进依 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为促 进我镇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 创建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促进党委部门提 高依法执政能力,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司法机关公正司 法,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 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法治、平安、生态、和谐的新形 象。

  三、 基本原则

  开展法制创建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民主 法治建设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方 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 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按照依法治国的 基本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 促进作用。坚持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重 点、有步骤、有秩序、循序渐进地推进。

  四、主要任务

  1、 推进党委部门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委 部门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 法执政;保障和促进人大、政府、政协及司法机关依法履行 职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法规,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 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 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 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 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 革,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严格 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根据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民生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 动;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及年度考试考核,把学习和 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 容。

  3、 坚持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形 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有效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及时纠正司法过错行为;健全维护 司法公正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维护司法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我镇实际,以保障和促进 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 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性 文件和制度体系,使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 章可循。

  5、 加强经济法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严 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市场监 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 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 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市场诚信 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 则和制度的落实。

  6、 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 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 管理制度,把城镇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 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 务公开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 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 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7、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 宪法意识;广泛宣传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 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 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在全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乡干部工作人员依法办事 的素质和本领;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 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全面开展“法律广场”、“法律大集” 活动;拓展宣传领域、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全面 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8、 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 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拓 展法律服务领域,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 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范法律服务市 场,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建设,促进法律服务健康发 展。

  9、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妥善 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

  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 犯罪;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 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 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 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合法权益;建立 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 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

  10、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 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加强行政监督和司法 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充 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 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2022年6-8月,全面启动“法治” 创建工作,完成“法治"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年度计划,成 立领导组和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等工作。召开动员会,制 定有关制度,公布考核细则,进行全面发动。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22年9月-2022年12月,全 面贯彻落实“法治”创建工作各项任务,镇每年制定一个年 度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工作部署会议,每年组织一次考核, 每年开展一次人大政协审议或视察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总结 表彰。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2022年,逐级进行总结、验收和 表彰。

  六、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法治”创建工作在镇党委、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法治”创建工作日常的组织、协 调、指导、综合、检查等工作。各村镇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创建活动,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重 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

  2、 健全机制,推动创建。要把创建活动纳入目标管理 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3、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 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创 建活动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宣传创建活动中出现的好 经验好典型,吸引更多的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 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和 舆论氛围。

  4、 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 创建工作经验,抓好创建活动的重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 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 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要加强调查 研究,提高工作指导水平。

  5、 强化督查,夯实基础。把创建活动纳入当地经济社 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督促检查, 促进创建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活动评 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推进创 建活动扎实开展。

  6、 加强基础建设,落实各项保障。各单位、各部门要 加强对创建活动人、财、物的支持,积极开展创建省级示范 司法所活动;提供必要的创建活动经费,确保创建工作正常 开展。

  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 和措施。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重要的问题和建议, 及时报告镇领导组办公室。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篇3

  依据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的法治建设工作要求,为明确我 乡法治建设工作要求、任务和目的,保证我乡法治建设的顺 利开展,特制订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以深入推进法治高塘和平安高塘建设为载体,以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公正执法, 提升广大群众法制观念为中心,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奋力 拼搏,全面推进我乡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 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 工作目标和任务

  1、 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法治理念得 到进一步提升,依法办事氛围浓厚。

  2、 基层基础法治建设工作明显加强,建立健全各项工 作机制。

  3、 政法队伍文明执法,公正司法的水平明显提高。

  4、 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明显优化。

  5、 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思想道德水平明 显增强。

  6、 严格贯彻执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努力遏制、预防 和减少各类纠纷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7、 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 素;矛盾纠纷受理率、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 ±o

  8、 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推进社会治 安防控体系建设。

  三、 具体措施

  (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1、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的改革与完善。

  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 作用。

  2、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 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继续开展创建“民主 法治示范村"活动,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努力探索便 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机制,依法妥善处 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强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 服务的功能。

  3、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

  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组织,发挥其在民 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 作用;重视用制度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4、加强对民间纠纷的排查和及时调处,发挥调解组织 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依法行政

  1、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法治政府。按照“合法

  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 一"以及“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 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要求,建章立制,做好依法行政的各 项基础性工作。

  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在经 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合理 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认真贯彻执行行政 许可法;进一步强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 使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3、 进一步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公众参与 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 策、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程序,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 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事先组织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 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 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 对违法决策造成严重后果者追究责任的制度。

  4、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把行政效能作为政府工作目标 考核和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首问负责制, 健全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 绩效考核制,逐步形成操作性强、内容完善的行政效能制度 体系,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核,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提高 考核的实效性。

  5、 依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实行领 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党政干部和分工在村乡干部下访制度,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 和依法享有人身安全,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仲裁等程序 解决的事项,应积极引导信访人、举报人通过相应的程序和 途径解决;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反映矛盾,及 时解决矛盾;积极支持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增强基层 预防化解矛盾的能力,建立维护稳定工作的新体制。

  (三)深化普法教育

  1、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 会参与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今年是“六五”普法 的第二年,要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 促,确保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落到实处;

  2、 进一步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宣传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整顿和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 切相联的法律、法规。

  3、 以“六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 育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和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领导干部法制 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制观念;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 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让广大农 民通过新农村法制学校,提高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护自 身权益的合法性;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 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

  活动和其它社会管理的能力;创新农村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 途径和形式,积极研究探索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制宣 传教育的有效工作方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根据 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严格制定工作计划, 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推进依法治乡战略的实 施。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推 动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落实经费, 保证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依法治乡工作研究,以适应“法 治高塘"、“平安高塘"、“和谐高塘"建设的需要。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篇4

  为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 政府,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 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努力实现法治政府 建设全面突破

  (一)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 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精神,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 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 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省委、省政府工作 全局中谋划,聚焦推动我省“十四五"取得“十个新突破” 和推进“六个强省”建设,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 政府治理体系,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 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 位振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 主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法治政府建 设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为人民 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给 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解决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突 出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法治政 府建设模式和路径;坚持统筹推进,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整 体推动、协同发展。

  (三) 总体目标。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 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法治 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基本完 善,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显著 增强,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 理水平明显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地区各层级法治政 府建设协调并进,更多地区实现率先突破,为到2035年基 本建成法治黑龙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 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完善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厘 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更好结合。强化制定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职 能,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遏制不当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 行为。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 服务管理。推进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支持从上往下 跨层级调剂使用行政和事业编制。

  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完善落实公开、动态调整、

  考核评估、衔接规范等配套机制和办法。调整完善各级政府 部门权责清单,加强标准化建设,实现同一事项名称、编码、 依据、类型的统一。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普遍落实“非禁即入二

  (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分级分类推进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深化相对集中行政 许可权改革。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全面推 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 我帮办”。坚决防止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 方式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推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大 力归并减少各类资质资格许可事项,降低准入门槛。有序推 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将更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 改革。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实现“一证准营”、 跨地互认通用。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投资领域行政 执法监督,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全面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 制,新设证明事项必须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依据。

  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 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 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 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落实监管规则和标准,做到标准公开、 规则公平、预期合理、各负其责。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和风险 程度确定监管内容、方式和频次,提高监管精准化水平。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政 务服务水平,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 理等制度。推进落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大力推行“一 件事一次办。提供更多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推进线 上线下深度融合,增强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优化整合提 升各级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 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 制度,让企业和群众评判政务服务绩效。坚持传统服务与智 能创新相结合,充分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

  (六)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 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优化营商 环境条例》。及时总结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 验做法,适时上升为法规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 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切实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 争行为。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政企沟通, 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服 务专班和首席服务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常 态化联系,及时回应、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诉求。在制 定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充分 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加强和改进反不正当竞争执 法。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 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助力推动形成统一开 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健全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持续推进 "‘办事不求人”,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体验式走流程,持续深 化流程再造、服务优化集成。持续强化营商环境监督,提升 投诉举报案件办理质效,加大典型案例曝光通报力度。组织 开展年度市(地)营商环境评价。开展全省营商环境年度监 测,深入了解市场主体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和变化感 知度。

  (七)强化招商引资和自贸试验区、哈尔滨新区法治服 务保障。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出台安商护商政策,强化全要 素服务保障。制定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条例,完善企业全 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自贸试验区更 大改革自主权,抓好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 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辟建体制机制改革 试验田。制定自贸试验区条例。支持中国(黑龙江)自由贸 易试验区法治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法律 问题研究。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服务作用, 全面加强自贸试验区、哈尔滨新区等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三、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 程序化法治化

  (八) 加强重要领域地方立法。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 全”战略定位、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省 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优化 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招商引 资、文化旅游、疫情防控等重要领域立法。及时清理不适应 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 性文件。

  (九) 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增强政府立法与人大立 法的协同性,统筹安排相关联相配套的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 工作。聚焦实践问题和立法需求,提高立法精细化精准化水 平,增强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加强前瞻性研究论证, 编制好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完善立法论证评估制度,加大立 法前评估力度,认真论证评估立法项目必要性、可行性。丰 富立法形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 宽立法公众参与渠道,完善立法听证、民意调查机制。建立 健全立法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评估贯穿立法全过程。按照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将有关部门履行立法工 作职责所需必要经费列入同级政府部门预算统筹保障。政府 部门要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起草工作,提供必要 保障,并配合做好审查修改、调研论证、提报审议等工作。 推进政府规章层级监督,强化省政府备案审查职责。推进区 域协同立法,强化计划安排衔接、信息资源共享、联合调研

  论证、同步制定修改。

  (十)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依法制定行 政规范性文件,严禁越权发文、严控发文数量、严格制发程 序。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 件制定协调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加强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推动管理制 度化规范化。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明 确审核范围,统一审核标准。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 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釆取约 谈、通报或者专门督导等方式督促整改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存 在的问题。推进各级备案审查机关健全并落实专家参与审查 工作机制。

  四、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 和执行力

  (十一)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要牢 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决策, 确保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作出 重大决策前,应当听取合法性审查机构的意见,注重听取法 律顾问、公职律师或者有关专家的意见。把是否遵守决策程 序制度、做到依法决策作为对政府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 视巡察和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开展考核督察监督、经济责 任审计的重要内容,防止规避集体决策、搞个人专断。

  (十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 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及《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 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充分发挥风险评估 功能,确保所有重大行政决策都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 讨论决定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决策过程记录和材料归档制度。涉及社会公众切身 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 等,应当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形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深入开 展风险评估,认真听取和反映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鼓 励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对除国家安 全、国家经济命脉等重大事项外的事项开展重大行政决策风 险评估。

  (十三)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完善行政决策执行 机制,决策机关应当在决策中明确执行主体、执行时限、执 行反馈等内容。依法推进决策后评估工作,将决策后评估结 果作为调整重大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 策跟踪反馈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一经作出,未经法定程序不 得随意变更或者停止执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 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五、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 明执法

  (十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清晰、运转 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大力提高 执法执行力和公信力。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省 级原则上不设执法队伍,设区市与市辖区原则上只设一个行 政执法层级,县(市、区)一般实行“局队合一”体制,乡 镇(街道)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原则和要求。 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的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 在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改革中,健全审批、监管、处罚 衔接机制,防止相互脱节。稳步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 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下放给基层,坚持依法下放、试点先 行,坚持权随事转、编随事转、钱随事转,确保放得下、接 得住、管得好、有监督。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与上一级相 关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机制。大力推进跨领域 跨部门联合执法,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 结果互认。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两法 衔接”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化、案件移送标准 和程序规范化。落实不同层级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加强 行政执法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十五)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 卫生、自然资源、黑土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金融服 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分 领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对

  潜在风险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加强日常监管和执 法巡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违法风险。落实严重违法惩罚 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终身禁入机制,让严重违法者付出 应有代价。畅通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渠道,对举报严重违法违 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依法予以奖励和严格保 护。

  (十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 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统一行 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除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外由省政府统筹 本地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证件制发、在岗轮训等工作, 省政府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本系统执法人员的专业培 训,落实相关规范标准。落实国家统一的行政执法案卷、文 书基本标准,提高执法案卷、文书规范化水平。完善落实行 政执法文书送达制度。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 量化本地区各行政执法行为的裁量范围、种类、幅度等并对 外公布。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执法事项,凡没有法律法规 规章依据的一律取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解决涉企现 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落实各类行政执 法程序规范。全面严格落实告知制度,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 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申请等权利。除有法定依据外,严禁 地方政府采取要求特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的市场主体普遍 停产停业的措施。行政机关内部会议纪要不得作为行政执法

  依据。

  (十七)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 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 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 依法免予处罚清单。落实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省政府定 期发布指导案例。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 件

  (十八)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地 方立法,制定修改疫情防控等方面法规规章,提高突发事件 应对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报告、 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健全应急预案 体系,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落实突发事 件应对征收、征用、救助、补偿制度,规范相关审批、实施 程序和救济途径。完善特大城市风险治理机制,增强风险管 控能力。健全规范应急处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机制制度, 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加快推进突发事件行政手段应用的 制度化规范化,规范行政权力边界。

  (十九)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 识,强化各地区各部门防范化解本地区本领域重大风险责任。 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强化 突发事件依法分级分类施策,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处置程序和 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注重提升依法预防突发 事件、先期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依法严惩利用突发事件哄 抬物价、囤积居奇、造谣滋事、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秩序行 为。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危机沟通,完善公共舆情应对 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应急 处置法治意识。

  (二十)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 应对。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处置组织体系, 推动村(社区)依法参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明确社会组 织、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 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健全社会应急 力量备案登记、调用补偿、保险保障等方面制度。

  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十一)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机制。贯彻 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 元化解机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和弘扬新时代“东莱 精神”。在全省乡镇(街道)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积极推广人民调解“大庆模式”,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 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工作机制。

  (二十二)加强行政调解工作。依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 护、交通损害赔偿、治安管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房屋 土地征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行政调解,及时妥善推进矛盾 纠纷化解。各职能部门要规范行政调解范围和程序,组织做 好教育培训,提升行政调解工作水平。坚持“三调”联动, 推进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

  (二十三)有序推进行政裁决工作。发挥行政裁决化解 民事纠纷的“分流阀”作用,完善体系健全、渠道畅通、公 正便捷、裁诉衔接的裁决机制。全面梳理行政裁决事项,明 确行政裁决适用范围,稳妥推进行政裁决改革试点。推行行 政裁决权利告知制度,规范行政裁决程序,推动有关行政机 关切实履行行政裁决职责。强化案例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 行政裁决能力。

  (二十四)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贯 彻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整合行政复议职责, 按照事编匹配、优化节约、按需调剂的原则,合理调配编制 资源,202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公正权威、统一高效的行政复 议体制。健全优化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委 员会作用,为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提供咨询意见。全面 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办案 质量和效率。建立行政复议决定书以及行政复议意见书、建 议书执行监督机制。全面落实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公开制度。

  (二十五)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认真执行行政机 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应当 就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发表意见。健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机制,推动诉源治理。支持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 切实履行生效裁判。支持检察院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工作和行 政公益诉讼,积极主动履行职责或者纠正违法行为。认真做 好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落实和反馈工作。支持人民法院发布 行政审判年度白皮书。

  (二十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和普法工作。贯彻落实《关 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人大常委 会关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推动公共法律 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加快整合各类法 律服务资源和力量,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监 管。加大仲裁法律服务推广力度,努力提升中俄博览会(哈 洽会)仲裁国际法律服务论坛影响力,充分发挥仲裁在促进 国际投资合作、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进一步深化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加强黑龙江大学东北亚 仲裁学院建设,加大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力度。贯彻落实《中 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障 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方 案》,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面贯彻实施“八五”

  普法规划和《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完善落实“谁执法谁普 法”等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释法,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 效性,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八、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 透明运行

  (二十七)形成监督合力。坚持将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 体系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局统筹谋划,突出党内监督主 导地位。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 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 协调。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执法监督、 行政复议等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对行政 机关公职人员违法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依规依法给予处 分。畅通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的联动机制。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认真对待网民在政府网站的留言和意见 建议。

  (二十八)加强和规范政府督查工作。严格实施《政府 督查工作条例》,推进督查立项、督查方式、督查程序等规 范化建设。各级政府依法组织开展政府督查工作,重点对党 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上级和本级政府重要 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督查对象法定职责履行情况,本级政府 所属部门和下级政府的行政效能开展监督检查,保障政令畅 通,督促提高行政效能、推进廉政建设、健全行政监督制度。 积极发挥政府督查的激励鞭策作用,坚持奖惩并举,对成效 明显的按规定加大表扬和政策激励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的 依规依法严肃问责。进一步明确政府督查的职责、机构、程 序和责任,增强政府督查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十九)加强对行政执法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执法 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 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严格 按照权责事项清单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严格执行 行政执法案巻管理和评查、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投诉举报、行 政执法考核评议等制度。大力整治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不作为 乱作为、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突出问题,围绕 中心工作部署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专项行动。严禁下达或者变 相下达罚没指标,严禁将罚没收入同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 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评直接或者变相挂钩。建立并实 施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

  (三十)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 不公开为例外,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 信任和支持。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 做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全面提升政府信息公 开申请办理工作质量,做好信息发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 理信息需求。加强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 政务公开能力和水平。鼓励开展网络问政、党风政风热线等 活动,增进与公众的互动交流。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 开工作。

  (三十一)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持续开展政府守信 践诺行动,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提升公务员信用意识。建立政务诚信 监测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制度,将违约毁约、 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 平台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重点治理债务融资、 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领域的政府失信行为。

  九、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 治政府

  (三十二)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统筹建设全省各 级互联、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从省到村(社区) 网上政务全覆盖。提升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 塑造“全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向移 动端延伸,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分级分类推 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治理转型升级。加强政府信 息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优化整合各类数据、网络平台,防 止重复建设。

  建设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公开查询平台,2023 年年底前实现全省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 范性文件统一公开查询。

  (三十三)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按照“谁主管、 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依托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推动 立法、执法、司法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信息共建共享、 数据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 统一认定使用,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 挖掘、处理和应用,善于运用大数据辅助行政决策、行政立 法、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在依法保护国家安 全、商业秘密、自然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同时,推进政府和 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优先推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 市场监管等领域政府数据向社会有序开放。

  (三十四)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加强“互 联网+监管”系统建设,2022年年底前推动实现各方面监管 平台数据的联通汇聚。积极推进智慧执法,加强信息化技术、 装备的配置和应用。推行行政执法APP掌上执法。探索推行 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解 决人少事多的难题。建立全省统一、与国家级平台衔接的执 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共享平台,将执法基础数据、执法程序 流转、执法信息公开等汇聚一体,建立执法信息数据库。

  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

  (三十五)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和

  政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贯 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党委要切实履 行推进法治建设领导职责,安排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 究解决影响法治政府建设重大问题。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 领导下,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法治黑 龙江、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谋划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各 项任务,主动向党委报告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大 立法工作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报党委审 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本地区本 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作为重要工作定期部署 推进、抓实抓好。各地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 机构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协调督促推动。

  (三十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深入推进法治 政府建设督察工作,2025年前实现对各级政府督察全覆盖。 创新督察方法方式,探索电子督察,做好督察整改,提髙督 察实效,努力实现督察增效与基层减负相统一。严格执行法 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按时向社会公开。扎实做好法治 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头雁”效应, 促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 设指标体系,强化指标引领。加大考核力度,提高考核权重, 将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对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综 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十七)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推动行政机关 负责人带头遵守执行宪法法律,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应知 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坚持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作为行政决策、 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 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各级政府负责本地区领导干部 法治专题培训,政府领导班子每年应当举办2期以上法治专 题讲座。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并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 学法计划,进一步增强会前学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市县政 府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负责人任期内至少接受1次法治 专题脱产培训。充分发挥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全面依法治省 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相关教育 培训活动。加强各部门和市县政府法治机构建设,优化基层 司法所职能定位,保障人员力量、经费等与其职责任务相适 应。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 的必训内容。对在法治政府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 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加强政府立法能力建设,有计划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做 好政府立法人才培养和储备。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 化建设,在完成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学时的基础上,确 保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化行政复议人 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培训和办 案能手评选等活动,通过案卷评查、案例评析以及庭审观摩 等方式,提高行政复议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法 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建设,提升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参与 重大决策的能力水平。加强行政裁决工作队伍建设。

  (三十八)加强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加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政府理论研究。引导省高端智库和重点培育智库、 研究教育基地加强法治政府有关问题研究。建立法治政府建 设评估专家库,提升评估专业化水平。加大法治政府建设成 就经验宣传力度,传播政府法治建设的时代强音。

  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准确贯彻本实施方案要求,压实责 任、狠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省委依法治省办 要抓好督促落实,确保方案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篇5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全 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 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市场监管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进法治 政府建设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

  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法治政府 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部署要求,力争形成政府职能依法全面 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 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得到提升的法治 政府。

  二、 活动组织领导

  成立我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党组书记、局长

  常务副组长:XXX正科级领导

  副组长:XXX副局长

  XXX副局长

  XXX副局长

  -副主任科员

  成员:各股(室)、所、队、协会负责人

  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法规股,具体负责创建 活动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三、 主要任务

  (一)依法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1、认真组织学习《宪法》、《民法典》以及与市场监管 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 和依法治理能力,建立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 学法用法制度等学习制度,对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形式法

  律法规的知识培训,提高法治理念,为我局的创建活动提供 有力保障。(责任机构:党办、法规股)

  2、 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商标、广告、食 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执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 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责任机构:各业务股、各 市场监管所)

  3、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以案 释法制度,在执法实践中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责 任机构:法规股、各业务股、各市场监管所)

  4、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12。 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 宪法宣誓制度。(责任机构:法规股、各业务股、各市场监 管所)

  5、 与公安、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 力,对查处的重大案件,及时与公安、检察院联系,及时移 送涉嫌犯罪案件。(责任机构:法规股、业务股所)

  6、 加强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行政 复议专家咨询库和行政争议化解联席会议机制,不断提升行 政复议办案质量,提髙我局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责任 机构:法规股)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利用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数据导入、加强信息 利用,切实发挥平台在塑造我区企业信用中的作用;突出企 业信息公示,在做好年报公示、总结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推进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 违法失信名单的管理,强化市场“清出",扩大信用监管的 影响力;继续抓好开展诚信单位培育、公示工作,积极营造

  "‘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责任机构:信 用股、各市场监管所)

  2、 认真落实“12315”投诉机制,方便群众投诉举报、 反映问题。重视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积极推动网络监督。 (责任机构:市场股、12315投诉举报中心)

  3、 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 开”监管,建立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 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基本实现全覆盖,充分体现监管的公 平性、规范性。(责任机构:信用股、各市场监管所)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未持有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不得从事执法活动。(责任机构:法规股)

  2、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 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严格规范公正文 明执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营造更加公开透明、 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责任机构:法规股、各

  业务股、各市场监管所)

  3加强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的文件不得印发。

  聘用法律顾问,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 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责任机构:法规股)

  四、工作要求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刻认 识示范创建活动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

  2、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纳入重要 议事日程,推动法治政府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3、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创 建活动与市场监管工作结合起来,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法治 乡镇 工作方案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解读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文章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3五篇 2020年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 2020乡镇法治政府建设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19乡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法治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汇报材料 乡镇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德润文秘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德润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德润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蜀ICP备140158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