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2023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7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10 09:15:2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第1篇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7篇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1篇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
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
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小池》这首诗,通过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下面是《小池》这首古诗的教学反思: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争论”:

“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师刚才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

“不一定没开呀。”

“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在写《小池》的教学设计时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这才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教学理念。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3篇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

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

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

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
“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
“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4篇

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次小教研活动。早晨第一课,我郑重的`邀来了心雨和细雨两位老师。并一本正经地对孩子们说:“今天,两位老师要来看看我们班小朋友上课的表现,过几天呢,黄老师也要去看看一(2)、一(3)班小朋友上课的表现。我们还要给你们打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声音最响亮,老师会给你刻一个大拇指。”呵呵,这一招还真灵。就今天自我感觉,外加心雨和细雨的评价,我们班小朋友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分析一下原因,多媒体当然是功不可没啦。

这次在网上找的这个课件真的是很美,别说小孩子了,就连我们也陶醉其中了。晚上乘车回家,心雨对我说:有多媒体,真的是很幸福!是啊,多媒体,总能让一些对于孩子来说长长的,可能难于理解的句子,就通过那么几幅图画,或者一个简单的动画,就把所有的难点都搞定了。虽说多媒体是共享的,但是调换班级什么的也有很多麻烦,不是这儿没空就是那儿要去上课什么的。

本来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欣赏到这么美的小池塘。可最后唉,很多无奈!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会尽量想办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幸福!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5篇

小池》是人教社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渲染孩子们欣赏迷恋的蜻蜓轻落荷叶尖角的动人画面表现夏天荷塘美好的意境与情趣。整首诗情趣盎然,语言清新,充满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此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为促进孩子与教材的诗性对话、情感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在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作为主目标贯穿教学始终。在确定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时,我除了考虑它们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更多地考虑在达成这些目标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情感主目标的达成。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目标:感悟初夏荷塘美好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课文中“池、惜、阴、晴、柔、露、立”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运用借助熟字识字的方法。初步学习借助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为了达成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铺垫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环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古诗动画画面,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把孩子带进了吟诗作画的情境中。在课首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经验,创设了一个情趣盎然的情景。未成曲调先有情,“夏天是一首诗,夏天是快乐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已在孩子心田悄悄萌发并滋长。

(二)品读词句,积累情感。

在字词教学中渗情。一篇文章的字词教学与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很多时候较难统一起来。为了避免这一点,让情感脉络贯穿字词教学,我的策略是:①随文识字,所有生字的教学分散在诗句的解读中。②对生字的教学做一翻详略安排。与情感主线有关的字浓墨重彩:“立”是前一首诗《所见》中要求四会的生字,考虑到这个字和“惜”、“爱”是本诗歌的文眼,抓住这几个生字的教学就能紧紧地抓住诗歌的情感线,所以我把“立”字作为本堂课的四会字来教学,并给予浓墨重彩,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助力。与情感主线无关的生字教学(例如:池、阴、晴)我则通过在语境中复现淡化处理。③从生字的不同角度渗透情感。“惜”从形入手,为什么“惜”要用竖心旁?让学生明白心里爱惜才是真正的爱惜,泉眼从心底里爱惜泉水,舍不得让它多流;“立”从推敲其运用入手,体会蜻蜓立在小荷上的轻盈与自在;“柔”从义入手,给“柔”组个词,诗中讲大树喜欢柔和的( )。这样的教学努力体现识字与阅读的整合,生字的教学基本与情感基调保持一致。

在充分朗读中动情。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手段之一。本诗歌的教学淡化诗句逐词逐句的理解,已读代讲,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课堂上自由地读,读出不同的感受来,带着不同的感受读,在充分朗读中获得初步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启发想象,丰富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往往留下许多不确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适当的补白,以丰富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组成的小荷池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他们相怜相爱、相依相偎,那么有情,那么和谐。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展开想象,一起走进这恬静、美丽的小荷池,一会儿是蜻蜓,一会儿做大树,一会儿又成了诗人站在小池边,去感受初夏荷塘的美丽,去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去体味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盛夏荷叶图,学生声声惊叹夏天荷塘美丽的同时也积累了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白里透红等许多词语与诗句。同时,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搜集、诵读跟荷花有关的诗歌与文章,这样从课内的拓展到课外的延伸,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生动的画面视觉作用下,不但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发出由衷地赞叹。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6篇

《小池塘》一文,这是一篇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我备了这课教案,我实施以后有几点感受:

一、一个亮点

我认为抓住关键词引入新课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揭示课题,知道这是一个池塘后,我追问:“池塘”和“小池塘”有何不同?我说:加上“小”字池塘就显得更可爱了。会读吗?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对小池塘的喜爱。

上课一开始就把孩子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下面学习生字,学习朗读课文,学习说话等教学环节都笼上了对小池塘的浓浓的喜爱之情。写作文讲究点睛之笔,上课也得抓住点睛之笔呀。

二、一个收获

学习第二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理解“一闪一闪”,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一闪一闪的?我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理解这个词意思。学生回答:霓虹灯是一闪一闪的;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运动鞋上面的灯一闪一闪的……我再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水波”与“眼睛”有何相似之处?从而让学生知道“水波”会闪,“眼睛”会眨,所以作家这样打比方。

三、一个困惑

在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时,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式倒映在池塘里,像学生有点困难。因为学生积累的比喻句不多,这怎么引导呢?

四、一个建议

在学完第二段,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我们刚学过的春天的景物你还记得吗?”这一问,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说道:燕子、布谷、蜻蜓、飞机、热气球……我接过话头说:“对啦!只要地面上有的景物池塘里都有,地面上没有的景物小池塘里也有,小池塘像不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所以齐声读“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第7篇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一、首尾呼应,《三字经》与古诗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经》和古诗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课我以学生诵读《三字经》导入本课。

我是这样开头的:《三字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而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节课老师就要领着小朋友们去这座宝藏中寻宝,高兴吗?(高兴)那好,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要去寻宝了!

这样的开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结尾时,我与开头相呼应:小朋友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这首《小池》记住了,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小池的风景真是太美啦!而诗人却用这短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么美的景色描述了出来,看来古诗中真的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我们小朋友去发掘!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子不学,非所宜。”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去发掘更多的宝藏!

这样相呼应的结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为主,以读为本。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是因为课前学生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古诗读给同桌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桌作为小老师来纠正对方读错的地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发学生认字的热情,用交流识字方法,个别读、领读形式来读准本课生字,再让学生展示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读音并边听边想古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整体感知古诗。

在整个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分读、表演读、比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美好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展开想象,深入诗意。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配乐朗诵时,让学生闭上双眼,然后交流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学生在音乐与老师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诗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贺晨曦说她好像看到了有一只蜻蜓飞呀飞呀立在了荷叶上;钱嘉盈说她好像看到了树阴照在了水面上;吴峥说他好像看到了泉水从泉眼里流了出来,可以说朗诵和音乐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而想像对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四、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教师配乐诵读中想像看到的画面外,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图面中去感受诗的意境,并配以我的语言“泉眼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这样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读?”“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这句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用语言来引导学生读出诗的意境,并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哪里应该停顿,指导学生朗诵,而诗的后两行,我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诵,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相关热词搜索: 小池 反思 语文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7篇 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推荐7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池教学反思

版权所有:德润文秘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德润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德润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蜀ICP备140158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