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系统调研报告8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05 12:45:04  来源:网友投稿

系统调研报告第2篇20xx年3月份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农村低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系统调研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系统调研报告8篇

系统调研报告 第2篇

20xx年3月份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20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1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1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1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1.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1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的1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农村客户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发现客户内部漏电故障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导致上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或无法重合,影响其他客户正常用电的,将该客户有关电力设施退出电网,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笔者呼吁: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的通知(苏电农〔〕925号)》文件精神。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系统调研报告 第3篇

20xx年xx月xx日以来,结合农电配网工程建设,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对辖区内的400v及以下的农村低压电网也同时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低压线路和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

一、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和接户线改造对改善农村用电环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xx年以来,新沂市供电公司高流供电所积极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计划、规划会议精神,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电力保障,通过努力,该所共完成了79个新农网单项工程的改造和6580余户的农村低压接户线的改造工作。

1.供电质量的提高

在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后的高流镇高程村,笔者看到:崭新、整齐的塑料计量箱换去了昔日锈蚀、破损的铁皮计量箱,过去,缠绕在低压接户线和套户线上的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低压线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佃松告诉笔者说:通过供电所的线路设备的改造,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我村的400余户用电家庭,7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电炊具或安装了空调等,电力的发展给我们农民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2.低压线路损耗率明显降低

笔者对高流供电所实施农网改造后的部分低压台变的线损率进行了调查,改造后的台变的低压线损率比改造前有了明显下降,以下是部分改造的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对照表:

通过以上部分台变改造前、后的低压线损率的比较,改造后的低压线损率明显低于改造前的低压线损率。

3.电压合格率有明显的提高

笔者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到:通过低压电网和接户线改造,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大街北变的电压合格率,改造前0月份的电压合格率为:96.03%,通过户表改造,20xx年xx月xx日的电压合格率为97.52%,改造后比改造前提高了.49个百分点。

通过对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其台变的电压合格率、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等都得到了保证,用户的安全用电有了保障,用户从低压电网和接户线的改造中得到了实惠,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村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现状

在对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的改造中,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一户一表”改造法(即将低压接户线、计量点直接延伸到用户),改变了以往的计量集装模式。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际运行,笔者发现:农村低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及以下的配电设施(“一户一表”)改造后,对电网安全运行、改善用户的电压质量和居民用户的用电安全等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低压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

现阶段,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tt系统,即: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到电气上和电力系统中接地点无关的独立的接地极上。tt系统的故障特点是故障回路电流小,在自动切断供电前,局部故障不会扩大,不会转化为“死”故障,在短接地存在较大的接地电阻。tt系统的防护措施主要是采用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过电流动作保护器。

以往的电能计量集装模式的保护方式是: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安装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电能计量集装箱处装设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用户进线开关处装设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

在采用电能计量集装模式下,当属于用户的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首先是装设在用户进线开关处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进而是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最后是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上述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发生故障时,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相对较小,故障点容易查找,维修方便。

据笔者现场实际调查、走访发现,当前农村居民用电的状况是: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率低,已经安装的,有的损坏退出运行,有的因为用户家中线路老化,引发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频繁动作,用户自行、人为的将其退出运行,目前,农村居民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实际安装运行率仅在0%-30%之间,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三、“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的影响

在采用“一户一表”安装模式下,取消了原有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中间保护),当属于用户资产的用户室内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低,且无中间环节的二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往往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动作跳闸,由此而引起的停电范围扩大,故障点查找难度增加。笔者遇到的一个事例是:某台变的一个用户家庭用的潜水泵电机接地漏电,引起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的初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跳闸,造成该条400v线路的80余用户断电,用户故障报修、投诉电话不断,而维修人员只好一根根杆塔、一处处t接点、一个个用户排查,花费3个多小时,才查找到故障点,恢复了送电。真的是既增加了维修时间和维修四、“一户一表”安装模式对当前低压电网运行影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依据gb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dlt49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第5部分“剩余电流保护”、dlt493-《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的相关规程规定:农村tt系统台区必须安装剩余电流总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农村低压电网可增设剩余电流中级保护;

农村供电所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普及,指导和帮助农村客户正确安装使用剩余电流末级保护装置,发现客户内部漏电故障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拒不整改导致上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频繁动作或无法重合,影响其他客户正常用电的,将该客户有关电力设施退出电网,直至故障排除。

因此,笔者呼吁:在现行的配电系统运行模式下,尽快贯彻、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的通知(苏电农〔〕925号)》文件精神。提高用户的末级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安装运行率,降低故障影响的范围,提高供电可靠率。同时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安全用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系统调研报告 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船舶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船舶行业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船舶机械化、船舶电气化和船舶智能化的整体发展趋势。船舶的机电系统是船舶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在船舶的实际运行中主要是依靠机电系统进行的,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船舶的整体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研讨入手,说明机电一体化在船舶中的应用及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设计,阐述了机电一体化在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船舶机电;
一体化管理;
系统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行业的实际技术和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将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实际应用在船舶系统中,支撑现代船舶行业在数量上、安全性上的发展,也使得船舶航运的实际利润等得到有效提升。船舶机电一体化是指船舶上的诸多机械和部件、种类多样依托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电子类设备、船舶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各类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系统,将其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之上加入与各个系统匹配的控制终端,这样每个船舶上的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系统就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必要时也可形成一个整体。船舶行业技术在发展中采用的都是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机电一体化在技术上带来更多的便捷性,也有效减少实际建设中的成本。

1机电一体化在船舶中的应用

船舶机电一体化充分显示了船舶在自动化设计中的思维发展和技术发展,从其整体的发展情况上来说,现阶段船舶的主要动力包括主机、辅机、各类电气化的设备,也包含诸多控制部分[1]。船舶机电一体化涉及到的动力装置非常多,为其设计一套通用型的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在船舶的控制系统中,对船舶的机电一体化进行整体运行状态的检测、远程的维修和后台控制。船舶的主机也是船舶的主要动力专职系统,为船舶的实际运行提供必要的动力。实际的使用中根据所填燃料的不同、实际燃烧场地的变化、燃烧工具的多样化等,分为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和核动力机等多个种类。船舶系统中的辅机系统则主要是在相关动力设施的牵引之下,对船舶中的多个机械性的设备进行集中,主要包含船舶系统中专用的泵体、分油机、船舶制水设备、空气压缩机、船舶制冷系统、空气调节、起货机和各种各样的轴承系统等。船舶中的电气装置主要包含船舶专用的电源、船舶在配电时使用的相关设备等,也指代了船舶上的所有电气设备。从船舶的整体上来讲,船舶机电一体化主要是由船舶机械、船舶硬件、船舶软件系统这3个部分组成[2]。船舶的诸多机械类的设备中,有关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科学技术会应用到多个机械设备中。利用传统技术,相关机械装置是可以脱离其他单独进行工作的,相关的动力系统更是向实际工作中使用到的力传递到船舶的轴承系统中,并由轴承系统传送到船舶的螺旋桨系统中去,进而完成船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的力的输出,这一系列的传输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动力监控室中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的,这样的控制和传送方式会浪费工作人员时间,所产生的实际效率也是极低的。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引进到船舶系统中可以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机电一体化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满足对船舶中多个机械系统或者机械部件进行同时控制的需求,也可以同时控制系统包含船舶的燃烧系统、机械控制系统、船舶专用报警系统、船舶专用消防系统、船室中的解析系统及船舶上的各种特种机械系统等,如图1所示。

2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设计

船舶的相关动力系统、船舶的辅助机电系统及其他系统等,在组成上、结构上都要经过精雕细琢。因此,在船舶使用的控制系统中,融入一个统一性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对船舶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3]。PLC控制技术可以将多个控制系统集中到一个可控制终端中去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利用船舶机电一体化的船舶管理系统在实际设计中要考虑诸多指标,首先考虑的是其在实际功能上的完整性,其次是机械部件的系统性。控制终端的界面主要有5个部分组成:船舶的主机控制板块、船舶的辅机控制板块、船舶的电力系统控制板块、电压时间监控板块和相关软件的实际使用板块。分界面中主要包括对船舶上机械系统的监控情况,此控制板块包含船舶运行异常的报警功能。除此之外,也包含了船舶整体电压的实时监控板块,相关操控人员可以根据船舶在实际运行中的状况对船舶上的多个系统的电压进行区别控制,包含船舶每天的实际运行日志、日常的船舶相关数据等,也包含软件的基本设置和整体的管理功能等。船舶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实际设计与应用,为船舶在实际操作上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船舶的驾驶者和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对船舶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深入地了解,最大程度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财力。

3机电一体化在船舶行业的发展前景

船舶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很早就融入到船舶的设计和建设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及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也大力加强,未来船舶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船舶各类系统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按照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可能会向以下方向发展:1)智能化。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实用性上的不断提升,各类整体性能比较高的工作站会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传感器系统在稳定性和集成性上的发展,为相关技术的实际测试提供了硬件方面的基础。未来的智能化船舶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和产品,会最大程度地模仿人类操作和处理方式,也会像人类一样有自行判断相关处理方式和处理方法的能力,进而在实际船舶运行中高效地代替部分简单的人工操作。2)系统化。船舶中的各个机械类的系统组成了控制系统和控制终端,这样的控制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组合,其中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可以同时应用于多个船舶系统中的。船舶系统中复杂的几班机械系统,可以由一个控制终端进行联合性的控制;
船舶的故障诊断系统,使用了通信互联网,可以让每一个细小的故障在短时间内有效传达到控制室中。3)绿色化。船舶是我国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在船舶的实际运行中,有效减少在燃油方面的消耗程度,高效地利用船舶上的电能,是船舶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中,船舶的传统机械在实际运行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为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新的变革动力,后续对相关重点技术进行突破。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会以现代化的工业机器人为主,并将是未来最终的发展目标之一。

4结语

船舶机电一体化从整体上来讲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现代化技术,其和实际的控制方式、系统性的工程、电子信息和现代化的机械工程之间都是有着密切的关联,船舶的工业技术也会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而得到相应的发展。设计一套适合船舶行业未来发展的机电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为其在技术上进行有效地支撑,并为船舶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系统调研报告 第5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依靠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已被愈来愈多地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准确快捷,不仅使人们在工作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为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和管理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效益,信息数据已经成为21世纪第四大资源。计算机数据管理在国税系统同样发挥着主要作用。以中国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为标志,计算机数据管理已渗透到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到录入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收入汇总统计,到计会部门税票核销、金库对账,到税收会计账,不难看出各项业务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对数据信息这一宝贵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类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数据管理的概念及当前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发布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根据税务部门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管理的对象是税收业务数据及相关数据。数据管理工作与当前税务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的问题,强调对具体数据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税收整体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各类工作需要;
而数据管理工作是对数据操作行为实施的管理,强调对数据操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它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数据的质量的时效。以某税务分局为例,该局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以来,各项基础工作尚十分薄弱,特别是各级税务干部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配套的数据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导致基础信息长期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各科室的相关统计表长期以来严重不准确。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基础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税务系统没有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二),在数据采集、录入两个重要环节都存在昔影响数据质量的管理漏洞。

1、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不能较正确地填写,因此导致填写的纳税基础信息错误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负责初始申报与纳税核定工作部门的同志业务水平有高有低,掌握业务标准不一致,加之责任心的强弱不同,因此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企业所属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得税行业)、应纳税种、预算科目的核定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税务部门计算机系统。

2、在数据录入环节存在着打字人员技能低、操作责任心不强、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在税务系统的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每月征期所受理纳税申报环节,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手工操作,它不仅要求录入人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录入者有较强的责任心。由于税务系统大多数前台受理申报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计算机打字技能培训,不懂计算机打字的指法,只能用一两个手指录人数字。在征期录入量大的时候,这种操作情况不仅录入速度慢,而且差错率高。另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录入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因为数据量大嫌麻烦而不录、少录入某些数据,使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通过以上对造成税务系统基础信息不准的原因分析,以及这几年应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实践表明,税务部门原有的"数据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探索新的数据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解决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 在税务系统明确设立数据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全局范围内建立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以解决目前数据信息由各业务科分散管理、管理环节多,各部门都管却管不好、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成立的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协调、统一、维护全局性的数据口径。

2、负责建立全局性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培训各科数据管理员。

4、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数据信息。其中要负责编写涉及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

5、负责对各科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在上述职责中笔者认为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基本信息,应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最主要的任务。

(二)在设立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同时,笔者建议尽快在税务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数据管理员队伍。笔者个人认为,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胜任数据管理员岗位。

(三)在上述数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之后,应在全局范围内建立数据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的含义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全局的部署进行组织协调,而所谓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的含义是各业务科室都有着各自的业务管理职能,因此各业务科也必须承担它所直接管理的业务数据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于计算机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实际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各业务科的使用者在操作数据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数据管理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它必须由各业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对所发生的数据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

关于如何处理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关系,笔者认为日常工作中只涉及到的问题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该部门数据管理员、主管局长研究解决,对涉及全局大多数科的重大问题应召开数据管理的例会,由局领导统一研究后,交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查找解决。

(四)要根据数据采集、录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数据管理办法,以堵塞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对数据采集环节加强辅导,强化管理,以解决源头数据错误率高的问题。把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作为一项长期的纳税服务工作来抓,除了对新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外,对老纳税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务报表的质量,这项工作要作为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

2、对数据录入环节加强培训,强化考核,以解决受理申报人员录入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建议将开展的打字技能培训考试坚持开展下去。通过某局进行的培训考试,发现原来大多数在受理申报窗口对计算机数字键盘操作不熟练的同志,经过培训练习,对数字键盘操作比过去规范熟练多了,这样就会对今后纳税申报录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税务部门数据录入质量,笔者建议应对前台申报录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一系列检查数据质量的办法,同时要将考核制度列入各局全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将每个操作员的录入质量与该所季度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分数紧密挂钩,以改变过去各科对数据录入质量不重视的状况。真正创造一个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前后台紧密配合、数据流动的各个子系统严格“过滤”把关,使最后流入主系统的数据是“干净”、“纯净”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要解决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准的问题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手,建立适合税务系统实际工作需要的数据管理新模式,以推动税收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系统调研报告 第6篇

一、引言

1.1、编写目的

云南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是立足于规划工作实际,统筹引领全省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创建全省规划大数据的管理体系,可实现全省城乡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独立成形的规划审批系统。

本文档是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管理信息系统客户需求调研报告,供需求分析人员进行项目需求分析时使用;
本文档可以作为项目验收标准之一;

1.2、调研目标

根据规划处办理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省级、市级、地州级、县级等各环节操作的详细步骤和企业需上报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确定开发方向和内容。

1.3、参考资料

根据投标文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规划项目申报审批信息系统采购项目

二、调研流程

2.1调研整体流

1、问题识别:根据调研内容了解系统需求包括:功能、性能、环境、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用户界面、资源使用、成本、进度。同时建立需求调查分析所需的通信途径。

2、分析与综合:从数据流和数据结构出发,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它们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并剔除不合理部分,综合成系统解决方案,给出目标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

2.2、组成部分关系

三、组织机构

3.1、报审流程图3.2组织机构报审流程详细说明

企业(省内、外规划设计)企业根据模块进行填报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及项目相关信息等逐级上报到省规委办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企业可以继续进行操作。各级主管单位可以对企业上报的各项资料进行审核、查看并可打回和添加审核意见等。最终审核通过后企业可继续进行操作包括规划成果电子章出章等。

3.3各级单位可实现功能

1、省建设厅规划处。通过各州市规划局及企业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查。

2、各州市规划局。填报规划局基本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发送消息、会议报名,查看规划企业报送的规划资质以及企业人员相关信息。

3、各省内规划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规划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规划资质申报、会议报名等。

4、各省内设计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5、各省外规划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6、各省外设计企业。填报本单位基本信息及设计资质信息,可以报送信息、城乡规划电子章申请等。

四、软件技术需求

4.1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用户对系统的软件环境、管理内容、模式和界面的要求;

2、系统应具有可靠性: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法和软件开发平台,以保证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安全、可靠;

3、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提高完善的安全机制和用户权限限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受限访问;

4、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系统应易于维护、安装;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应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能方便得进行功能扩展,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集成管理体系。

4.2体系结构

1、B/S架构的全称为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指的是Web浏览器,极少数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Browser客户端,WebApp服务器端和DB端构成所谓的三层架构。B/S架构的系统无须特别安装,只有Web浏览器即可。

2、B/S架构中,显示逻辑交给了Web浏览器,事务处理逻辑在放在了WebApp上,这样就避免了庞大的胖客户端,减少了客户端的压力。因为客户端包含的逻辑很少,因此也被成为瘦客户端。

3、对于核心数据库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对我们的系统运行是很重要的,选择数据库的关键因素是要考虑预计会有多少人同时访问数据库;
正常工作时间的级别;
用来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的类型;
运行数据库的服务器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类型;
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市场上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库产品有IBM DB2 、Mysql系列、大型数据库Oracle系列。所有这些产品都基于SQL语言。同时,它们还拥有精密复杂的安全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商业需要。考虑到价格因素、易用性,我们使用Oracle 11g作为系统后台数据库系统。

系统调研报告 第7篇

一、选题背景

目前,计算机辅助管理已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总的来说,计算机在我国教学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近两年发展较快,但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贯穿着无数的系统,这是我们世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成就,在我们衣食住行中,无一例位的联系起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到今天我们正在教育之路上的想和生来说近年来mis(管理信息系统)陆续走入了各企事业,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得力助手。学校是信息化程度高而且复杂的单位由此可见手工管理将会浪费很多的财力、物力,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引进将为学校这一难题。

在如今的高校日常管理当中,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当前学生规模大,课程门类多,校区分散等实际情况,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更具有非常大的实际应用意义。因此计算机管理纳入成绩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轻了工作者的负担,同时也方便了同学和教师的查询,

本文围绕这个热点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为背景,针对目前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功能设计和逻辑划分,对开发方法、系统建模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对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转变为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并根据客户需要适当增加功能。此方法应用后也可以批量更新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系统。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为传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混乱、无序等弊端开发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功能强大、设计科学、方便易用,深受用户喜爱。目前正版用户遍及全国各地,是一款非常成熟且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二、研究现状

1.系统缺陷

以往的管理系统太过复杂,操作不方便,查询困难等,现在在我国学生众多,有很多的学校,那么由此可见,成绩管理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我们身边的信息系统当然需要不断地更新以维护,以维持信息系统的稳定于安全,在我们的身处处是信息系统,那么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现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是什么呢?

考试是我们从小就经历的历我们尤为重要,现在的管理系统多为早期沿用的系统多为不稳定的系统,系统容易瘫痪,容易被修改和侵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亲自建一个稳定的管理系统呢,当然也只有系统不断维护才能不断提高系统的性能,因此我们系要不断改进和维护系统,及时更正系统缺陷和漏洞,已达到完善系统的目的,以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可靠性。目前对我国多数学校而言,成绩管理还处于混乱的局面,比如成绩分配结构不合理、安全性过低等,造成了学校管理上的困难。

2.概述

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及需求有了明显的增加。计算机对于大量信息的管理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对于一个只要企业来说,这方面的需要尤其重要。有了这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任务就可能会事半功倍。

所以为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更完善,为了学生成绩管理更方便,为了减轻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学生成绩管理的正规化管理。这个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问题。

三、相关功能概述

1.本系统主要包括

用户信息验证:由于用户的登录验证。

学籍信息:用于存放学生的基本信息。

成绩信息:存放对应每个学生的对应课程的成绩信息。

课程信息:课程档案的存放。

四、本系统功能介绍

对学生的管理和维护:对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并按一定条件查询。

对课程管理和维护:对课程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并按一定条件查询。

对课程管理和维护:对成绩信息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并按一定条件查询。

登陆管理和维护:对用户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验证。

查询功能:按一定要求回复给用户一定的信息。

五、参考资料

1、启明工作室编著。visualc+++sql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大为、马传宝、孙颖洁编著。sqlserver数据库案例导航。

4、赵杰、李涛、朱慧编著。sqlserver数据库管理、设计、实现。

5、微软公司著刘大伟、张芳、刘利译。sqlserver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

6、《关系数据库原理与系统》,宋瀚涛,梁允荣,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7、数据库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案例分析,刘秋生,东南大学出版社,XX

8、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XX

9、sql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张丽,王强,清华大学出版社,XX

系统调研报告 第8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依靠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已被愈来愈多地运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准确快捷,不仅使人们在工作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为人们生活、社会经济和管理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效益,信息数据已经成为21世纪第四大资源。计算机数据管理在国税系统同样发挥着主要作用。以中国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为标志,计算机数据管理已渗透到税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到录入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收入汇总统计,到计会部门税票核销、金库对账,到税收会计账,不难看出各项业务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对数据信息这一宝贵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类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数据管理的概念及当前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发布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根据税务部门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管理的对象是税收业务数据及相关数据。数据管理工作与当前税务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的问题,强调对具体数据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税收整体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各类工作需要;
而数据管理工作是对数据操作行为实施的管理,强调对数据操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它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数据的质量的时效。以某税务分局为例,该局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以来,各项基础工作尚十分薄弱,特别是各级税务干部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配套的数据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导致基础信息长期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各科室的相关统计表长期以来严重不准确。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基础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税务系统没有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二),在数据采集、录入两个重要环节都存在昔影响数据质量的管理漏洞。

1、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不能较正确地填写,因此导致填写的纳税基础信息错误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负责初始申报与纳税核定工作部门的同志业务水平有高有低,掌握业务标准不一致,加之责任心的强弱不同,因此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企业所属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得税行业)、应纳税种、预算科目的核定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税务部门计算机系统。

2、在数据录入环节存在着打字人员技能低、操作责任心不强、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在税务系统的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每月征期所受理纳税申报环节,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手工操作,它不仅要求录入人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录入者有较强的责任心。由于税务系统大多数前台受理申报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计算机打字技能培训,不懂计算机打字的指法,只能用一两个手指录人数字。在征期录入量大的时候,这种操作情况不仅录入速度慢,而且差错率高。另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录入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因为数据量大嫌麻烦而不录、少录入某些数据,使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通过以上对造成税务系统基础信息不准的原因分析,以及这几年应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实践表明,税务部门原有的数据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探索新的数据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解决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 在税务系统明确设立数据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全局范围内建立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以解决目前数据信息由各业务科分散管理、管理环节多,各部门都管却管不好、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成立的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协调、统一、维护全局性的数据口径。

2、负责建立全局性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培训各科数据管理员。

4、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数据信息。其中要负责编写涉及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

5、负责对各科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在上述职责中笔者认为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基本信息,应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最主要的任务。

(二)在设立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同时,笔者建议尽快在税务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数据管理员队伍。笔者个人认为,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胜任数据管理员岗位。

(三)在上述数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之后,应在全局范围内建立数据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的含义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全局的部署进行组织协调,而所谓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的含义是各业务科室都有着各自的业务管理职能,因此各业务科也必须承担它所直接管理的业务数据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于计算机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实际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各业务科的使用者在操作数据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数据管理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它必须由各业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对所发生的数据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

关于如何处理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关系,笔者认为日常工作中只涉及到的问题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该部门数据管理员、主管局长研究解决,对涉及全局大多数科的重大问题应召开数据管理的例会,由局领导统一研究后,交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查找解决。

(四)要根据数据采集、录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数据管理办法,以堵塞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对数据采集环节加强辅导,强化管理,以解决源头数据错误率高的问题。把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作为一项长期的纳税服务工作来抓,除了对新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外,对老纳税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务报表的质量,这项工作要作为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

2、对数据录入环节加强培训,强化考核,以解决受理申报人员录入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建议将开展的打字技能培训考试坚持开展下去。通过某局进行的培训考试,发现原来大多数在受理申报窗口对计算机数字键盘操作不熟练的同志,经过培训练习,对数字键盘操作比过去规范熟练多了,这样就会对今后纳税申报录入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税务部门数据录入质量,笔者建议应对前台申报录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一系列检查数据质量的办法,同时要将考核制度列入各局全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将每个操作员的录入质量与该所季度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分数紧密挂钩,以改变过去各科对数据录入质量不重视的状况。真正创造一个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前后台紧密配合、数据流动的各个子系统严格“过滤”把关,使最后流入主系统的数据是“干净”、“纯净”的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综上所述,要解决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准的问题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手,建立适合税务系统实际工作需要的数据管理新模式,以推动税收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热词搜索: 调研报告 系统 系统调研报告8篇 系统调研报告(汇总8篇) 系统调研报告范文

版权所有:德润文秘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德润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德润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蜀ICP备14015821号-1